【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编者按:今年以来,固原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近期,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对这一做法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金科批示:“调研深入客观,建议很有价值。请文明办认真阅研,用心指导我区工作上水平。”现将调研报告予以转发,请各地认真学习借鉴。
“小积分”积出乡村新风尚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为有效解决一些村级组织号召力弱、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隐患多、群众等靠要思想突出等问题,固原市结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率先在全区探索创新了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制,激发了农民群众新动力,积出了农村发展新活力。
一、主要做法
(一)精准确定积分项目,有的放矢提升“靶向力”。固原市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推行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全市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积分参考表》,采取以户为单位、实行3类积分、突出8个重点的操作模式,即一户一档,基础积分、民主评议积分、贡献积分3大类积分,脱贫攻坚、公德美德、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8个重点,坚持全面综合评价,基础积分和贡献积分不设上限,民主评议积分最高不超过30分,并把村级事务的参与度、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及群众认可度作为民主评议积分加分项,由各行政村根据实际自行设定赋分,激励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建立表彰奖励、先进事迹、立功表现等12个贡献性积分项目和道德失范、违规违纪等7个惩罚性积分项目,奖惩结合,引导村民向好向善。泾源县围绕“五大振兴”设置了49项积分项、35项扣分项、7项特殊嘉奖,把村民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明确细化,解决了评价内容不具体、凭直观感受多、具体依据少的问题,如把“产业振兴”细化成主动发展产业脱贫、扩大产业规模等7项积分,将等靠要作为扣分项;将“人才振兴”细化成参加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掌握实用技能等7项积分,将子女辍学等作为扣分项。
(二)严格规范积分流程,公开透明提升“公信力”。组建由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为成员的积分评议小组,负责积分评议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申报、审核、评议、公示等环节,确保公平公正。村民随时随地通过口头、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申报,并明确时间、地点、事由,提供相关证据,也可由他人代为申报。每周由行政村积分评定工作组或委托自然村、评定小组对村民申报积分审核把关,报村民代表大会审定,审定后的积分纳入公示目录,以确保积分客观真实;每月由村委会负责对新认定的积分通过张贴告示、331监管平台、微信群等渠道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由村积分评议小组建立积分管理台帐,核发当月积分卡。
(三)强化积分结果运用,正向激励提升“吸引力”。按照立足需要、量力而行、功酬相当的原则,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积分结果与评先选优、政治待遇、惠民政策挂钩,积分实行累积使用,奖励之后不清零、不作废,终生有效。在精神奖励方面,总积分在全村前10名的,在“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中优先考虑,在发展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农项目上优先安排,并作为年终乡镇表彰奖励依据,不断增强积分制管理的“含金量”和“吸引力”;在物质奖励方面,按照1分兑换1元的标准,群众可以凭积分卡到“爱心超市”兑换等价物品,切实让有德者有得。截至目前,固原市已有136个试点村建立了积分制,建成爱心超市145家,102个村完成了积分兑换,涉及农户近1.3万户。
二、初步成效
(一)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深入人心。通过实行积分制,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理论和政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由原来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使党的创新理论、为民利民惠民政策,特别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在农村得到及时有效地学习宣传贯彻。目前,原州区黄铎堡镇黄湾村有310户群众参加了积分,其中参加学习强国、各类政策宣讲、远程教育培训的农户积分占到总积分的50%;彭堡镇姚磨村老党员李录自从参加了理论宣讲队后,已获得积分40多分,宣讲理论热情高,还带动其他群众参加理论学习。
(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持续增强。通过实行积分制,村两委组织发动群众有了抓手和平台,村党组织凝聚力和群众向心力大幅增强。各试点村把文明实践积分制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将积分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党员“评星定格”的重要依据,促使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主动联系服务群众,接受评议和监督。泾源县兴盛乡红星村党员赛存堂深有感慨:“虽然自己不参加积分兑换,但先进后进一目了然,自己的言行表现完全展现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必须要做出个样子。”
(三)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有效激发。通过实行积分制,将村民践行村规民约情况与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等切身利益挂钩,让村民争相“攒分”,凝聚了合力,激发了干事的劲头,村民纷纷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抢着干”的人越来越多,“站着看”的越来越少。原州区黄铎堡镇黄湾村支部书记郭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村里召开会议、举办活动,很多村民不乐意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环境卫生更是没人主动张罗,自从推行积分制,村民自我约束多了,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级事务管理活动的积极性高了,就像读书的学生,有了统一的管理指挥棒,大家都照着做,效果好多了。”
(四)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广为传播。通过实行积分制,让乡风不断“加分”,群众学着干、比着做,促进了民风好转,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凡人善举不断涌现,营造出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广大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实施积分制后,红白理事倡议彩礼不超过5万元,婚宴酒席不超过10桌,随礼在100元以下,婚车数量不超过5辆,村民一算账能省不少钱,积极响应,村里的30多名单身青年松了一口气。
三、启示及建议
(一)必须坚持量身施策,不宜照搬照套。前期,固原市一些县、乡镇、村经过探索,已经形成了有特色的做法、可以借鉴的“样本”。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区农村地区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社会状况、风俗文化以及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采取简单套用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调研中发现,固原市各试点村无论经济条件好的村、家底薄的村,还是城郊村和偏远村的积分制都基本套用全市统一的模板,存在着贪大求全、照搬照抄、模式化倾向。因此,推行积分制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针对不同类型村的实际,特别是不同的问题,采取适宜的管理方式和机制手段,切实有效发挥积分制的功能作用。
(二)必须坚持精细设计,不宜大而化之。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制是一项社会“细胞工程”,在制度设计上必须紧紧结合当地实际,做到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实行精细化、精准化管理。调研中了解到,固原市各村积分制在项目内容设置、项目赋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有的村项目内容结合实际不紧,供需相互脱节,有的村项目内容软指标多,难以操作和实现。因此,提高积分制运行成效,必须在积分项目设计上精细精准。一要紧扣中心工作。村级积分项目应紧贴县、乡、村的中心工作,重点围绕促进发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不能偏离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二要突出问题导向。要着眼于解决本村在乡风文明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把环境脏乱差、不孝老敬老、邻里不和、大操大办、治安隐患等列入积分项目。三要及时动态调整。根据形势和阶段性工作需要及任务完成情况,对不同积分对象有针对性地设置积分项目,适当增减项目内容,合理调整赋分标准,加快建立起动态管理、可操作性强的积分体系。
(三)必须坚持有效激励,不宜偏重偏轻。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各有长短,只讲精神,农村群众看不到实惠,就会流于形式;只重物质,长时间会吊高群众胃口,产生功利思想。因此,精神与物质激励必须相辅相成。当前,固原市一些村积分奖励中物质与精神奖励结合不紧,积分兑换过频过快、物质奖励过重、精神激励过轻的倾向不能忽视。因此,积分奖励应坚持精神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且积分兑换不能囿于简单的物质兑换,应逐步探索建立起积分换服务、服务换积分、物质换积分等多元化可循环能持续的积分兑换机制。同时还要把积分管理更多地与评定“好婆婆”“好媳妇”“守法好村民”“勤劳致富能手”“星级文明户”“诚实守信”“最美家庭”等荣誉挂钩,坚持不懈地进行精神激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和农民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必须坚持公开公正,不宜闭门弹琴。在农村推行积分制能否成功,最终由群众说了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在管理中夹杂有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情形,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无法推行下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最好的信任。在积分制实施中,应始终坚持三个公开:一是实施方案公开。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对实施方案进行公示,由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二是评分过程公开。每期积分公布之前,由计分员向村评审委员会汇报,公开讨论后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公开结果。三是兑现奖励公开。通过三个公开,确保积分过程公平公正,真正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治理效果。
(五)必须坚持协同共治,不宜大包大揽。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部门多、涉及事务杂,关系农村发展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协同共建的合力。调研中了解到,固原市一些试点村自建的积分爱心超市运营管理不规范、物资采购难,保障资金仅仅依靠财政买单缺口较大,有效撬动社会组织、救助机构参与公益超市运营的力量不足、渠道不畅。如泾源县香水镇下桥村、泾河源镇庞东村的爱心超市资金主要来源是为民服务资金、社会捐赠、集体经济投入,每个月按1500分的积分算,一个月兑换1500元的商品,1年在1.8万元左右,随着群众参与积分的不断扩大,爱心超市兑付资金将难以持续。因此,要加强统筹协调和培训指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升积分管理运行水平,通过政府以奖代补、涉农资金整合与企业超市对接等方式,拓宽资金兑付渠道,构建长效保障机制。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互助类、公益类、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吸引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制运行与服务,促进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制在农村扩面提质。